【媒体走下层(陕西篇)】中国网:巧手工艺,
说起小麦秸秆、玉米苞叶,我们的脑海中便表现起一片片金黄的麦田、绿油油的谷地,成堆的秸秆积累成山。跟着社会的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愈发加强,小麦秸秆和玉米苞叶也成为了资源回收再操作的主要东西。在陕西省洛南县巧手草编专业相助社内,来自县城周边的十余名残疾人就以小麦秸秆和玉米苞叶为原质料,手工建造成一个个精美的手工艺品,远销外洋。
据悉,洛南县巧手工艺品有限公司创立于2012年,注册成本500万元,现有标准化厂房5300余平方米,拥有注册商标“谷麦”、“土里土气”及外观设计专利9项,收购库存雪地靴,回收库存雪地靴,依托洛南悠久的草编工艺传统及原质料优势,主要从事小麦秸秆、玉米苞叶为原料的草编工艺品研发、加工、销售、出口和技术培训等。产物95%以上销售至日本、欧美等国度和地区,2019年销售收入达1450万元,约辐射发动老、弱、贫、残及富余劳动力就业5000人。
草编财富对从业者要求不高,适合残疾人从事。公司采纳“公司+相助社+出产基地+残疾人”的出产模式和“公司+相助社+客户+外贸企业”的销售模式,通过向各出产基地周边的贫困人口、残障人士、残疾人家眷,提供技能培训、发放编织原料,以及订单出产、现金回收等形式的配套处事,实现了草编技能培训、原料供应、订单出产、网络营销、内销出口等完整的财富链条,使各出产基地周边的贫困人口、残障人士及其家眷,足不出户就能机动就业,增收致富。
连年来,陕西省商洛市为强化残疾人就业以达促进增收的目的,重点实施残疾人培训就业扶持项目,近万名残疾人带着一技之上进入劳动力市场,新增就业残疾人1000余人。通过深化“公司+基地+残疾人”的帮扶模式,累计成立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13个,辐射发动600余户残疾人家庭实现不变增收,并率先出台了《商洛市抗疫情稳就业促脱贫十条扶持法子》,让残疾人叠加享受到“稳就业”的扶持政策,固定了残疾人就业脱贫成就。
来历:中国网
原标题:《【媒体走下层(陕西篇)】中国网:巧手工艺,变废为宝——陕西省残疾人手工艺品脱销外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