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库存新闻 >

国贸期货:去库存路漫长 玉米价格震荡

来源:收购库存回收网络整理作者:义乌收购库存针织品发布时间:2021-09-08 22:52

 

国贸期货:去库存路漫长 玉米价格震荡

客户端 查看最新行情

  2016年上半年,国内玉米市场可谓经历了“过山车”行情,从一致看空,到多空博弈,再到小幅反弹,每次的政策和市场传闻都牵动着玉米市场那条紧绷的弦。随着临储收购停收,后期大量国储量轮换粮出库,若下游需求无实质的利好,下半年国内玉米市场价格或在新季玉米上市之后再次面临利空压力;另外天气因素也值得注意,农谚道:“牛马年好种田,就怕猴鸡这两年。”今年正值猴年,今年下半年十分可能出现或旱或涝的天气现象,这对农作是毁灭性的影响。整体而言,国内玉米市场在当前政策市之下,预计在新季玉米上市前,玉米价格震荡上行仍是大概率事件,尤其是优质玉米价格价格或进一步上涨。后期应密切关注拍卖节奏及价格,下游需求恢复情况及主产区天气变化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2016上半年玉米市场的基本面分析如下:

  1.收购价格下调传言给年初玉米市场添堵

  2.定向销售打破玉米市场看多预期

  3.临储政策收官,本年度创下1.2亿吨天量

  4.迟来的玉米补贴政策

  5.从南北倒挂到顺价

  6.定向销售玉米溢价现象明显

  一、玉米市场上半年行情回顾

  图表一:2016上半年度玉米活跃合约期价走势

国贸期货:去库存路漫长

  数据来源:国贸期货、wind

  2016年上半年,国内玉米市场可谓经历了“过山车”行情,从一致看空,到多空博弈,再到小幅反弹,每次的政策和市场传闻都牵动着玉米市场那条紧绷的弦,那我们一起来回顾下2016上半年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月至4月上旬);年初诸多利空集聚玉米市场,使得其价格跌跌不休。2015/16年度玉米临储收购政策进度较快,在政策提振下,产区玉米价格持续稳定运行;临近春节,国内各深加工企业逐渐进入停工检修状态,玉米价格整体承压持续弱势调整。春节期间,国内玉米市场贸易基本停止,玉米市场价格稳定前行。节后国家粮食局就发文通知,要求各省区粮食部门推荐参与临储玉米定向销售的初步名单,关于国储陈粮定向销售传闻出现,使得市场一致看空后市玉米价格;3月初全国两会召开,关于粮食的去库存特别是玉米去库存以及新季度玉米国储政策改革等问题被广泛热议,同时各省区相继出台了镰刀湾地区玉米种植面积缩减计划;两会过后,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2016年度国内玉米价格形成机制,将在东三省和内蒙古调整玉米临时收储政策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政策信息发布后,国内玉米市场整体看空氛围愈加强烈,玉米价格跌进谷底,也让2015/16年度的临储收购成为收官之作;4月7日上午,农业部新闻办公室发布会提出了关于整合35亿资金重点支持玉米结构调整等方案,这使得市场看空态度有所缓和,市场部分主体重拾信心,玉米价格小幅反弹。

  第二阶段(4月中旬至6月末):作为临储收购的收官之年,在4月中旬,国储扩容,华北玉米倒挂,小有反弹的走势又被打回原型;4月25日吉林2015/16年度临储收购停收,最后一期临储收购渐入尾声,市场价格整体低位震荡前行;截至4月30日,东北四省区累计收购国储玉米12543万吨,创下历史新高。5月中旬东北产区轮换粮陆续出库,玉米市场供应逐渐转向以轮换粮为主,国内玉米价格小幅下滑;2015/16年度天量的临储收购结束后,市场上优质可流通粮源缺少,大部分深加工企业库存普遍偏低,部分深加工企业提价补库,使得华北玉米市场价格有所反弹。5月27日起超期玉米定向销售每周举行,华北地区超期玉米定向销售多为溢价销售,整体成交火爆,这个阶段尽管有超期玉米出库但也难以填补阶段性的需求缺口,华北地区深加工企业不断上调收购价格,而南方销区又受华北玉米到货影响,使得南方销区玉米到货价格上涨。2季度末,国内生猪存栏量持续增加,养殖业饲用玉米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同时下游玉米淀粉、DDGS价格继续坚挺运行,因此需求端的支撑使得玉米市场价格坚挺前行。

  二、基本面分析

  2.1收购价格下调传言给年初玉米市场添堵

  由于国内玉米市场是政策市,在2015年12月24-25期间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随后的中央一号文件对于玉米市场有着风向导标的作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农业供给侧改革”及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市场定价价补分离”,使得市场预期2016/17年度临储收购政策将改为临储收购价与直补的政策组合。此前市场预期政策组合的价格会是1600元/吨的临储收购价以及200-300元/吨的直补。但近期市场对于价格又有了新的传言,即1400-1500元/吨的临储收购价加上500-600元/吨的直补。不难看出,目前市场对于2016/17年度的临储收购价下调的预期愈发强烈,这也是为什么本年度伊始玉米市场不断下探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