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库存新闻 >

2013打扮业辞别订货会模式 增速下滑甩库存

来源:收购库存回收网络整理作者:义乌库存收购发布时间:2020-08-23 11:18

 

  走过了2012年的行业低潮,打扮业在2013年并没有迎来大情况的回暖,面对的反而是更为凛冽的“北风”。

  来自中华全国贸易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被称为打扮行业“风向标”的两项重要指标本年都彻底“沦亡”。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打扮零售额增速去年开始整体放缓,但还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现在年增速险些都逗留在个位数,10月份甚至呈现下滑0.3%的难堪场面,最新的11月份增速也仅为0.2%。别的,全国5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商品零售额也不甚乐观,个中打扮类商品甚至持续呈现增速下滑的趋势,即便在传统的“金九银十”时节也难掩颓势。

  消费疲软的直接效果是打扮企业库存的大量积存,对这一点感觉颇深的应该是欲借2008年北京奥运会“春风”火一把、大局限扩产的举动品牌。2012年上半年,国内六大举动品牌的库存达37.21亿元。颠末一年势头激烈的库存清理后,2013年中这一数字已降至30.29亿元。男装和休闲衣饰本年也进入去库存阶段,且已初见成效。

  在去库存的历程中,打扮品牌渐次发明“大型期货订货会”模式已不再合用,包罗李宁有限公司(02331.HK,下称“李宁”)在内的多家企业明确提出实行“批发转零售”,开始在供应链上大做文章。

  除此之外,频繁的收购、创立合伙公司也成为2013年打扮行业的一大亮点,欧洲、韩国等地打扮销售市场的低潮甚至让打扮品牌对并购东西的选择不但范围于国内,多品牌、国际化正在成为打扮企业的下一个存眷点。

  甩“肩负”

  本年4月,李宁和凡客两家打扮企业无意中成为焦点,其华夏因在于李宁以最低19元的“白菜价”在凡客上清理库存。这场原打算举办48小时的促销勾当仅18小时后就公布售罄。

  事实上,这只是打扮品牌浩瀚“甩肩负”、去库存行动的一个缩影。

  停止2012年年末,国内六大举动品牌的存货仍有33.23亿元,而休闲品牌美邦衣饰(002269.SZ,下称“美邦”)一家的存货便高达20.1亿元,年销售额仅11.17亿元的女装品牌朗姿股份(002612.SZ,下称“朗姿”)亦有5.48亿元库存,占总资产的20.8%。

  为此,品牌商们展开了剧烈的价值战,4折甚至更低折扣几回呈此刻各大卖场和品牌专卖店内。电商渠道也成为甩货的“下水道”,包罗福建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002029.SZ,下称“七匹狼”)、北京探路者户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300005.SZ,下称“探路者”)、美邦在内的衣饰品牌不只上线了本身的官方商城,还纷纷入驻天猫、京东、亚马逊等级三方平台来消化库存。

  和清理库存同步举办的尚有关店潮的伸张。国内六大举动品牌继2012年关店高出4000家后,本年上半年继续关店1904家。在刚刚发布的2013/2014年中期陈诉中,一直处于开店扩张中的波司登国际控股有限公司(03998.HK,下称“波司登”)首次公布封锁1042家加盟店,提高直营比例。

  “库存清理和关店对品牌来说就是双刃剑,一方面必需‘瘦身’,另一方面对企业利润和品牌又有很大的杀伤力,的确是做了找死、不做等死。”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举动品牌高管颇为无奈地向《第一财经日报》坦承。

  以李宁和美邦为例,大局限去库存后该两大品牌的毛利率应声下跌,前者由2012年年中的43.2%跌至年底的37.8%,后者同样由46.2%下滑到44.47%。

  另外,低价带来的品牌形象受损亦不行小觑。以李宁的大甩卖为例,京东商城公关部总监闫跃龙对此曾直截了当地暗示,短时间内李宁是到达了清理库存的目的,但长远来看却伤害了品牌,消费者很难再去高价购买其当季商品。本年天猫“双11”期间,打扮品牌表示乏力、多家企业未达销售方针,也与其线下促销泛滥、消费者审美疲劳造成的品牌伤害不无干系。

  对此,前瞻财富研究院阐明师欧阳新周对记者强调,尽量需要担当切肤之痛,但优化库存结构、提高单店效率是打扮品牌的一定选择,“从行业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打扮行业已经进入较量成熟的成长阶段,只有甩偷换袱、斗胆打破才华迎来新的朝气。”欧阳新周说。

  按照前瞻财富研究院的统计,打扮行业“去库存”已于2013年底开端完成,男装、女装和休闲衣饰的存货周转率都有所好转,库存结构将于2014年中到达靠近2009年的较佳程度。

  陈旧的订货会模式

  假如说库存高企的直接原因是消费终端的低迷,那么其背后的深条理因素则在于陈旧的订货会模式。

  从2007年开始,打扮企业开始实行一年二至四次的大型期货订货会形式,2012年,打扮类订货的占比已达8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