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充香港拍卖行收购“金玉宝瓶”
网上买来保藏者信息,收购钻头、丝锥、刀具、废旧工具,先说要收集藏品拍卖,再让你辅佐寻找“金玉宝瓶”,凭据事先筹备好的诈骗“话术模板”,一步步将诈骗东西的预防心理一点点冲破,酿成口中的“羊”。
辽宁警方破获一起电信诈骗案,7小我私家构成的犯法团伙,别离假充“香港拍卖行”、“香港保藏品公司”、“上海保藏家”等各类身份,目的就是设局,让保藏者走入早已编织好的陷阱。
警方将该犯法团伙擒获的同时,找到该团伙诈骗利用的“话术模板”,将这个一环连一环的“局”彻底揭开。
“香港拍卖行”来电求购“金玉宝瓶”
2016年4月,家住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的住民张某接到一个陌生电话,“您好,我是香港九龙拍卖行部属的中国国际典藏天下的事恋人员。”
对方自报家门后,汇报张某,传闻张某喜好保藏,并且有许多贵重藏品,询问张某是否愿意拿出来拍卖。
张某信觉得真,凭据对方要求将本身家保藏的藏品悉数讲述给对方,对方暗示需要核算代价,稍后回覆。
过了一会儿,对方来电话汇报张某,颠末核算,张某的藏品代价70万元,同时提出,“会有专门的人上门来取藏品拿去拍卖。”
满觉得藏品升值,可以赚一笔,张某期待着对方再次接洽。谁知对方接洽得很快,询问,“您的保藏里有没有金玉宝瓶?”对方强调,有一个香港的保藏家委托拍卖行正在寻找这件对象,“买家出40万。”
张某并没有这件藏品,于是对方又提出,假如张某可以资助找到这件对象,也可以收购。
没过多久,“拍卖行”再来电话,“我们知道谁有,你跟他接洽收购来,然后卖给保藏公司。”并给了张某一个电话号码。张某接洽后,对方自称是上海的保藏家,确实有“金玉宝瓶”,假如要买,可以14万卖给张某。张某信觉得真,可是苦于手中没有足够的资金,于是找到“拍卖公司”,一位自称司理的人和张某磋商抉择,“你有5万,我小我私家借你1万,公司给你包管8万。”两人磋商,张某和这位“司理”别离给上海的“藏家”汇款,同时“拍卖公司”向“藏家”包管8万,待“金玉宝瓶”顺利转手后,再付清余款。张某将钱汇给“藏家”后,果真收到一个“金玉宝瓶”,可是说好的香港保藏公司却迟迟没有和张某接洽。张某急了,主动和对方接洽,却被多种环境推脱,“银行账户出了问题”、“去你家收对象的司理半路出了车祸”,再厥后竟然完全失联。
14万买的“宝瓶”竟是玻璃工艺品
张某以为蹊跷,找到了警方。当地警方先请了判定专家,本来张某收到的“金玉宝瓶”不外是一个用玻璃假充玉石制成的工艺品,且做工粗拙,一文不值。
张某发明受骗,警方同时构成专案组,备案侦查,环绕着资金流向和通讯记录展开大量侦查,发明本来这起案件中涉及的“香港拍卖行”、“香港保藏公司”、“上海保藏家”竟然全部都在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