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库存新闻 >

孙光梅】稻米行业:从主动去库存到被动去库存

来源:收购库存回收网络整理作者:义乌回收库存针织品发布时间:2021-09-13 10:19

 

导语

近年来,国内稻米去库存进度加快,从“粮库主动去库存”到“市场倒逼被动去库存”,既是政策调节的结果,也是市场的必然选择,期间呈现出方式灵活、渠道多样化的特征。

整体可表现为几个特点:一是调整政策,以定向方式主动去库存;二是由市场调节,以价优方式被动去库存;三是出口与进口数量“一升一降”;四是产业整合,提升品牌优势。

预计接下来,工业用粮方面对于稻谷去库存的支持力度,大概率是减弱的,而饲料则相对略强。

稻米作为口粮,基于安全考虑,供大于求是必然的,在“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中”的指导思想下,我国近年来稻米供应持续充足。但是,从粮食的储存稳定性来看,常规条件下,稻谷储存时间不能超过3年,粮库长期超高库存将会导致部分粮食无法正常轮换,陈化粮比例上升的风险加大。

根据国家粮食储存品质判定规则,粮食按储存品质优劣分为宜存,不宜存,陈化三类,用以指导储存库存粮食适时推陈出新,因此粮库需要让陈化粮在达到不能食用的程度之前,即转移到制造酒精、饲料等非直接食用的用途方面。

这个过程,即粮库定向拍卖给饲料与工业用粮企业,达到去库存的效果。

一、主动去库存

近年来稻米供应情况

我国稻米供应十分充足,2016-2019年度稻米供应总量围绕在3.10亿-3.58亿吨区间。2019年较2016年增加0.38亿吨,增幅12.26%,预计2020/21年度稻米总供应量在3.40亿吨。每年的库存结余情况如下图1所示:

图1

图1

从库存消费比来看,我国即使人口众多,但库存消费比例也远高于国际公认线。如下图2,近五年库存消费比最高达到85%。

图2

图2

高库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首先是得益于国家连年丰产,供应基础坚实;其次是近年来稻强米弱的现象存在,社会收购积极性一般,基本按需采购。而为了保证种植积极性和稳定供应,2011年开始我国连续9年启动稻谷托市收购,价格逐年提升,大量稻谷流入各级粮库,国家储存量也同步上升。

从价格端着手,主动去库存

在高库存峰值时,国家下调收购价格,可认为是启动主动去库存的系列措施之一。早籼稻在2016-2018年实现连续三年下调,中晚籼稻与粳稻在2017-2018年连续两年下调,如下图3所示。

下调最低收购价,实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为的是减存量、抑增量,这属于从价格方面进行的主动去库存举措之一。

图3

图3

收购量下降,主动去库存

连年“高收储、低出库”,政策性稻谷库存量高企。随着价格上升,粮库收粮数量也逐年增加,2016年收购达到4200余万吨,累积的政策性稻谷库存处于逐年攀升,在2017年处于库存巅峰。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国家逐步降低了收购量。2017年粮库收购量3700余万吨,2018年收购量2600余万吨,2019年收购量2400余万吨。稻谷出库量可从拍卖成交量这一指标来看,拍卖成交方面也经历了从低到高的阶段。

如下图4所示,近五年国家拍卖成交量缓慢上升,托市量与拍卖量的差距逐渐缩小,这是应对“高收储、低出库”的直接有效的方法。从最高时托市量占拍卖成交量的几乎300%之巨,到今年,拍卖成交量预计将反超托市量,这充分说明,通过一增一降的方式,去库存效果明显。

图4

图4

如何解决低出库的问题,那就需要考虑提升拍卖成交率,国家采取了定向拍卖方式。粮库需要让陈化粮在达到不能食用的程度之前,即转移到制造酒精、饲料等非直接食用的用途方面。

为了解决粮食过剩、缓解能源压力,国家从2015年前后即采用超期储存的稻谷粮源定向拍卖给饲料与工业用粮企业,达到去库存的效果,一方面可快速有效消化超期稻谷,一方面减少国家对此进行储存和控制的费用,同时也方便监管,确保了超期稻谷不会流向口粮市场。

从价格上看,近年拍卖价格持续下降,成交率逐年提升 (如图4),当然不同价格也与粮源品质相关(近两年定向拍卖的,部分已经超期储存)。早在2018年,我国国储稻谷拍卖首次放弃“顺价销售”原则,大幅调低拍卖底价,带动市场竞拍积极性提升;进入2019年,国家增加专场稻谷低价粮投拍,带动市场参拍积极性提升,成交情况良好;在2020年拍卖中,14-15年产稻谷拍卖底价继续低位,带动成交量提升;地储粮方面,根据国储稻谷拍卖政策调整,相应调低拍卖底价,下表为今年最新拍卖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