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进级,固废法修订:从吸管开始,告
经验一波波海外禁令攻击,有的企业早已机关转型,有的只能被动接管。新“限塑令”发布的第二天,钟南山院士公布新冠肺炎“人传人”,疫情延误了新“限塑令”的转达。
新固废法还增设了信息公然条款,要求商场、电商和外卖快递企业陈诉一次性塑料成品的利用、回收环境。
“核心的问题是一次性用品和一次性的消费文化”,不改变这点而仅寻求质料替代,不管可降解与否,还长短塑料材质,基础上只是“把一种一次性酿成别的一种一次性”。
(本文首发于2020年5月14日《南方周末》)
新冠疫情加剧了公家对付塑料的利用。2020年3月3日,长春,疫情防控进级,药房用塑料薄膜围起柜台,防备与买药人正面按触。 (人民视觉/图)
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袋、一次性塑料棉签、含有塑料微珠的洗面奶、不行降解的快递包装……这些常见的塑料成品最近登上了黑名单。2020年4月10日,国度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起草了《克制、限制出产、销售和利用的塑料成品目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目录》),收购库存帽,13类塑料成品赫然在列。
这是新“限塑令”出台3个月后,官方再一次对塑料说“不”。1月19日,国度发改委和生态情况部宣布《关于进一步增强塑料污染管理的意见》,被称为进级版的“限塑令”。4月29日,修订后的新固废法审议通过,也增设了塑料成品的相关规定。
与十多年前的“限塑令”对比,这一系列新规定不再只针对塑料购物袋。13类塑料成品在2020年、2022年和2025年三个时间节点里,慢慢迎来“死线”。
这是中国第一次如此大局限地从源头上禁限塑料成品。然而,新“限塑令”颁布时遇上新冠疫情暴发,《目录》也对大众卫生事件等开了绿灯。疫情虽趋不变,公家却越发依赖电商和外卖了,进级的“限塑令”如何落地执行,尚待调查。
国际互动与高层决策新“限塑令”的第一道关卡是2020年年底,塑料棉签、吸管等五种塑料成品首当其冲。
吸管和棉签并非占大头的塑料垃圾,但由于体积小、回收难,容易流入自然情况,被海洋生物误食,是各地禁塑名单中的常客,意大利、法国等也先后宣布塑料棉签禁令。
新“限塑令”是国内外政策相互影响的功效。中国克制入口“洋垃圾”,倒逼出口国想步伐应对。2019年,被称为欧版“限塑令”的欧盟法案克制棉签、吸管、餐具等一次性塑料成品投放市场。中国科学院理化技能研究所研究员季君晖认为,塑料棉签被列入新“限塑令”,必然水平上是受欧盟法案影响。
新“限塑令”推出前酝酿多时。早在2017年底,发改委即暗示正在研究,并向全社会公然征集意见。2019年9月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了相关意见,四个月后颁布的新“限塑令”,相当于是深改委文件的落地。
比新“限塑令”早几个月、同样是由发改委颁布的《财富结构调解指导目录(2019年本)》已做了铺垫,预先列入塑料棉签等产物,裁减期限也与新“限塑令”一模一样。新“限塑令”发布前,季君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