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库存新闻 >

“葫芦村”的“生意经”

来源:收购库存回收网络整理作者:义乌库存收购发布时间:2020-12-28 17:08

 

  新华社天津11月24日电(记者宋瑞)54岁的孙国玉将家里最后一批成熟的葫芦运到了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大杜庄村的葫芦加工体验馆。她把上百个青色葫芦摊在地上后,通过磨砂工具将其“打皮”,统一打包卖给了村里创办的企业。

  “我家此刻谋划着4亩葫芦地,除了本身卖个头大、品相好的葫芦外,村里还回收剩余的小葫芦,统一做成工艺品,此刻一年收入能有10万元,日子越过越红火。”孙国玉说。

  “赶时髦”的她还开通了线上直播。“我的直播平台上有2000多个粉丝,若有顾主相中了葫芦,可以直接提前预订。”

  连年来,大杜庄村将种植葫芦成长成为特色财富,村里的200多亩地上种植了30多种葫芦,年产值高出600万元。

  然而就在几年前,村里照旧另一番情形。“汽车配件厂、胶合板厂、面粉厂等一批‘狼藉污’小企业把村里搞得乌烟瘴气,老百姓经常反应。”大杜庄村党总支书记毕红鸽说。

  2017年起,大杜庄村将“狼藉污”企业全部关停取缔。随之而来的是“经济阵痛”,村集团险些断了收入来历,大杜庄村也被列为天津市的坚苦村。

  毕红鸽教育村两委班子思考转型路径。“大杜庄村有40多年的葫芦种植汗青,相识到其时村里仅剩的2家种葫芦大户一年能挣几十万元,我们以为村里成长葫芦财富有但愿!”

  从育苗、打理秧苗、葫芦培育,到探索网络销售渠道……毕红鸽请来村里的种葫芦能人给村民们讲课。随后,大杜庄村创办了葫芦加工和销售公司,成长特色文玩葫芦种植财富。

  “村民在销售自家葫芦的同时,可以将剩余葫芦批量卖给村办企业,由村里加工成小工艺品后,统一售卖。”毕红鸽说。如今,村民们的积极性被更换起来了,污染也没有了,村完工长走向了良性轮回。

  在村里新建的葫芦加工体验馆内,一串串颠末激光烙画的葫芦工艺品与中国结串联起来,整齐地挂在架子上。毕红鸽说,每个葫芦售价10到20元不等。

  朱娜是葫芦加工体验馆的一名事恋人员。“自打村里开了葫芦馆,我就辞了外面的事情,如今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还能专心照顾家庭。”朱娜说。村里葫芦财富成长得越来越好,减塑三步走!镇江出台进一步增强塑料污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