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星谈银行业改良:明确定位 提高差异化竞争
当前,全球经济正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迟钝规复期;我国经济也处在“三期叠加”的汗青时期,同时开始进入第十三个“五年打算”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决斗阶段。针对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的新特点与新变革,党中央、国务院确定了“四个全面”的总体计谋机关,明确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本钱、补短板”的经济事情任务。对我国银行业而言,也应深入阐明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下银行业面临的机会和挑战,找准银行业改良转型的偏向。
国际国内经济情况庞大多变
2016年以来,全球经济在温和苏醒中进一步分化,我国作为全球经济苏醒的重要引擎,逐渐步入经济增长的新常态。跟着我国融入全球市场水平的不绝加深,全球市场与国内市场的关联性日益加强,我国银行业面临的经济金融形势越发错综庞大。
从国际来看,全球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市场不确定性大幅增加。一是全球经济苏醒步骤放缓。2016年以来,国际机构已多次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美国房地产、就业市场继续苏醒,但第一季度经济增速同比明显下滑。欧洲经济增长依然乏力,部分欧元区国度的当局债务危机还没有完全排除。新兴经济体整体增长率降至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程度,俄罗斯、巴西等资源出口型国度经济一连负增长。全球经济苏醒乏力倒霉于市场信心的规复,在必然水平上也加大了金融运行的脆弱性。二是主要经济体钱币政策分化。2015年年末,美联储公布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25个基点,竣事了长达数年的降息周期,但持续加息的基本尚不稳固。其他发家国度仍然采纳差别形式的钱币宽松政策,在继续实施量化宽松的同时,不绝下调利率,甚至实施负利率政策。市场对负利率可否提振经济存在分歧,避险情绪明显加重。三是大宗商品价值大幅颠簸。2015年以来,受美元走强等因素影响,大宗商品价值猛烈颠簸。以石油为例,价值一度靠近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的最低价。据统计,全球与大宗商品价值相关的股票市值、债券余额和银行信贷余额均高出万亿美元。大宗商品价值颠簸加大,大概会激发全球金融市场的更大颠簸和债务违约的增加。
从国内来看,我国经济泛起阶段性企稳迹象,但仍处于转型进级、动能转换的要害阶段。一方面,在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政策法子的综合浸染下,2016年以来我国经济开局精采,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季度国内出产总值同比增长6.7%,处于年初确定的方针空间内;3月份制造业采购司理指数为50.2%,创近9个月新高;第三财富增加值增长7.6%,占经济总量比重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计谋性新兴财富利润保持较快增长。另一方面,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抵牾仍较量突出,新旧财富和成长动能转换接续面临挑战。新兴财富成长势头总体精采,但局限仍然较小,新财富、新动力、新经济增长点的形成仍需要时间。传统财富增长动力削弱,调解转型难度加大,部分产能过剩抵牾突出的行业,减产停产甚至破产的现象有所增多,企业债务风险加大,并一连向金融体系传导。
我国银行业成长面临挑战
2016年以来,我国银行业总体运行平稳。第一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03.8万亿元,同比增长13.4%,黎民经济重点规模和单薄环节继续获得有力支持。贸易银行实现净利润4717亿元,同比增长6.3%,但增速放缓。贸易银行成本富裕率13.4%,拨备包围率175%,风险抵补能力仍然较强。可是,我们也要深刻认识到,当前和将来一段时期,在全球经济苏醒迟钝、国内经济成长进入新常态的配景下,我国银行业成长面临着一系列来自外部和内部的挑战。
一是经济增长放和缓各项改良稳步推进,使银行业传统成长与盈利模式面临挑战。跟着利率市场化的根基实现,以市场化定价的存款替代品快速增加,银行体系资金本钱上升,存贷利差收窄,盈利能力下降。第一季度末,贸易银行贷款同比增速已降至13.2%;贸易银行净息差降至2.35%,已靠近国际同行平均程度。与此同时,陪同着经济增速的放缓,贸易银行的风险慢慢袒露,不良贷款一连攀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本钱、补短板”政策的慢慢落实,在给银行业良性成长带来历久利好的同时,短期来看也给银行业资产质量带来较大压力。第一季度末,贸易银行不良贷款率已上升至1.75%。经济新常态下,银行太过依赖局限扩张来实现自身盈利和成长的传统模式已经难以一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