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同心互惠”早进社区
如何把陈衣旧书捐给西部山村的孩子,以及在多半会打拼的务工农民、寒门学子——
每到换季,总能从衣柜清理出一堆陈旧衣物,留着占处所,扔掉又惋惜,送给亲友难免难堪……跟着物质糊口不绝富厚,衣物更新频率加快,这问题困扰着很多都市家庭。
在上海某外企事情的小张是一位网购达人,会萃如小山的过期衣物令她颇为苦恼,“本年过年回故乡,挑了些六成新的给表妹,谁知人家基础看不上。此刻农村糊口条件很不错,我们还怎么好拿旧衣服送人呢?”
北京某中学的王牧老师想把旧衣物捐给西部贫困地区。“女儿个子长得快,我把她穿不了的衣物攒下来,加上几套科普读物,按照微信上分享的一条捐赠信息,邮寄给青海一处偏远山区小孩,邮费花了上百元。”可厥后微信上又说捐赠地点信息是假的,这让王牧懊恼不已。
山里的他们在为天天的生计烦恼,而都市里的我们,由于信息不畅,无法物尽其用。如何能够在这两者之间搭建起一个畅通的捐赠桥梁?
连年来,跟着当局部门、民间公益组织和热心人士的尽力,旧衣捐赠方法开始多元。但实际上,因信息差池称、宣传力度低,大大都人对付捐献渠道知之甚少。
按照北京市捐赠网显示,今朝全市在16个区县都设有捐赠中心,并已开端形成市、区、街、居四级接管捐赠处事站点。凭据网站提供接洽方法,记者试图询问个中几个主要城区的捐赠环境,有的电话却无法接通,有的认真人则暗示,由于吸收衣物太多,库存压力大,不鼓励其他城区住民前来捐赠。最后,海淀区捐赠中心汇报记者,该区住民可将书刊或洗净的旧衣物通过邮寄方法送达,或在事情日送与就近捐赠吸收点,由民政局统一发往北京市对口支援省份。
王牧说,但愿旧衣旧书捐赠勾当能够做到经常性、通例化,比如增加日常捐赠时间与所在,设专门的义工“慈善超市”,以担保每个社区天天都能接管社会捐赠,“这样就省去住民自行邮寄的贫苦了。”
对比而言,国内一些高校大学生社团组织开展的学生捐献勾当,已经颇为成熟。眼下又到了高校的毕业时间,记者走访海淀一所大学,正遇该校青年志愿者协会成员在为募集到的衣物做最后整理,期待北京工友之家创办的一个名为“同心互惠”社会企业前来交接。协会同学说,该校还有至少两三家社团,在军训归校和毕业离校期间也开展此勾当,受到学生群体大力大举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