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库存新闻 >

[记录·人物]宋玉良:把葫芦酿成精细艺术品

来源:收购库存回收网络整理作者:库存回收发布时间:2020-12-05 16:32

 

[记录·人物]宋玉良:把葫芦变成风雅艺术品

造型各异的葫芦烙画摆满了展柜。

[记录·人物]宋玉良:把葫芦变成风雅艺术品

烙起画来宋玉良一丝不苟。

[记录·人物]宋玉良:把葫芦变成风雅艺术品

葫芦灯镌刻。

[记录·人物]宋玉良:把葫芦变成风雅艺术品

葫芦烙画—钟馗。

[记录·人物]宋玉良:把葫芦变成风雅艺术品

水母网3月9日讯 “葫芦”在我黎民间被视为吉利物广为流传,提起葫芦来,大家往往将它与一些民间故事接洽在一起,但把它与一般的工艺品接洽起来实在少见。而在蓬莱市村里集的宋村就出了这么一个奇人———宋玉良,十多年时间,他在不起眼的葫芦上烙画上万件、刻字100余种,八仙人物、花草、动物等一些题材被他巧妙地“移植”到葫芦上,颠末他的经心烙印,形态各异、绘声绘色,给这些平凡的小葫芦赋予了生命力,令人鼓掌叫绝。

收葫芦收出葫芦情缘

宋玉良本年40岁,从事葫芦烙画工艺已近13个年头。初见记者, 宋玉良显得有些忸怩,短暂外交之后,他便引领记者到他的画室寓目他刚刚完成的一批葫芦工艺品,上面别离烙有花鸟、八仙人物、书法等等,绘声绘色,惹人喜爱。随后,他又带记者来到了他的葫芦客栈,只见满屋的葫芦巨细纷歧,形状各异,让记者似乎走进了葫芦王国。

问及他如何走进葫芦烙画工艺规模时,宋玉良显得很是欢快,滚滚不停地讲起了他和葫芦的不解之缘。他汇报记者,早在1995年,那时他才27岁,开着一个小餐馆,期间,遇到河北的一位客商到蓬莱收购葫芦。其时,收葫芦是现款生意业务,宋玉良看中了他的现金生意业务,经与客商相同协商宋玉良帮他在当地收购葫芦,从中挣个差价,这样几年事后,宋玉良就成了当地的收葫芦大户。

1998年,在一次游蓬莱阁景点中,宋玉良看到了他熟悉的葫芦,那些画了些花草动物的葫芦是他收购葫芦价值的二三十倍。看到烙画的葫芦更能挣钱,宋玉本心动了,便买了一个回家学着在葫芦上烙画。刚开始烙画的时候,宋玉良因不把握本领等问题,烙出的线条十分生硬,人物的头发就像枯草一样没有朝气,但他没有气馁,凭着对葫芦工艺的热爱之情,凭着一份对优美糊口的追求和憧憬,他坚强了信心。厥后他买来很多书籍仔细研读,并多次到外地考查进修,终于他从别人的绘画技法中受到了启迪,使“烙笔”下风雅的线条凸显出明暗色调的比拟,烙出的线条依依袅袅、人物的头发也显得飘柔活跃,无论花鸟照旧人物,都十分地吸引人。厥后,他把这些葫芦烙画挂在本身的小饭店内,很快引起了顾主们的喜欢,并不绝有人向他索要这些工艺品葫芦。

关掉餐馆从事专业烙画

说起葫芦烙画的经验,宋玉良说,他只所以一直坚持下来从事葫芦烙画,还得感激当地食客说的一句“嘲讽”话。那是在2002年,其时他边开小餐馆,边潜心钻研着葫芦烙画工艺,由于他把一泰半心思都放在了葫芦烙画上,时间久了餐馆生意越来越变得黯淡。一次,常在他餐馆用饭的一位食客说了这么一句话:“宋老板,你放着好好的饭店不做,反倒捣鼓这些对象,你这是好逸恶劳,不会有什么前程的。”就是这样一句话,深深刺激了宋玉良,厥后颠末重复的思想斗争,已经喜欢上葫芦烙画的他,爽性一不做二不休把餐馆关了门,专门钻研起葫芦烙画来。他其时心想,你们不是说我好逸恶劳吗,那我就在葫芦烙画规模里干出个道道给你们看。

要在葫芦烙画规模里干出个道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真正干起这个活来才知道它的艰苦。在攀谈中,宋玉良汇报记者,在葫芦上要想烙出好的作品,还真不容易,首先要有一个满意的葫芦,其次还要有好的图案。没有本身满意的葫芦,他就跑到几千里地外山西、陕西、河南等地去购买,没有图案他就到书店去买。葫芦买返来后,还得漂白、去皮、打磨、素描等五六道工序,最后才华烙画。宋玉良说,和在纸上绘画对比,在葫芦上烙画难度要大得多,葫芦有大有小,有凸有凹,这就要按照差此外造型来选择差此外画面,使画面与葫芦融为一体,到达完美统一。颠末几个月的尽力。原本已经把握烙画武艺的宋玉良,在建造出上千个葫芦烙画后,他和他的葫芦终于在社会引起了轰动,并有许多人竟相购买他的烙画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