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西市水集街道风俗馆藏2万多件农村糊口用品
来源:收购库存回收网络整理作者:收购库存发布时间:2020-11-23 16:48
文/图 半岛记者 谢浩军
牛槽子、耙、纺花机、老式挂钟……一件件老物件,固然不会措辞,可是依然在诉说着时间的变迁,有着时代的印记。固然许多老物件已经退出汗青舞台,可是依然有许多人对这些老物件有很深的情感,水集街道的史世俊就是个中一个。2017年下半年,41岁的史世俊自费建了一座“史记风俗馆”供市民免费观光,内里保藏了2万多件农村风俗糊口用品,有称量粮食的升、斗,有纺车、辘轳、织布机、犁、耙等,各类老物件让人感觉到了光阴的流逝。
糊口好了难舍老物件
史世俊是莱西市水集街道水集一村人,在他小的时候父辈的人都还种地,厥后因为地理位置问题,开始了都市化进程,村民们不再种地,开始了多元化经济模式。糊口条件好了,农村的一些糊口出产的用具开始逐渐被裁减,史世俊以为这样会少了许多汗青风俗的对象,他就处处汇集这些老物件,寻找曾经农村的糊口点滴,也为了让后人有这些影象。没成婚之前,史世俊就汇集了诸如画报、古币、画册之类的旧对象。
成婚今后史世俊更是不绝收集老物件,为了收集这些老物件,他跑了许多处所,近的有莱西、即墨、胶州各个处所的农村大集,远的还跑到烟台、威海等处所。开始的时候老婆是不领略的,厥后也就逐步领略并支持史世俊,让他去寻找那些逐渐消失的影象。收集老物件的历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收购历程中,个中一个香炉的收购让史世俊觉着最为辛苦,固然不值钱,但人家不卖。史世俊前前后后花了三年的时间去和主人磨嘴皮子,最后如愿以偿。
自费建风俗馆
二十多岁时史世俊跑过运输,利便他处处收集老物件。2004年开始,史世俊辞了事情,专门开始了老物件的收购、保藏和生意业务。跟着时间的推移,汇集到的对象越来越多,算下来大巨细小的老物件有2万多件。2017年下半年,史世俊向村里申请了一处没人住的十多间的老宅子,花了10万元改革,颠末几个月的修缮整理,这座300多平方米的院落终于圆了他几十年的保藏梦,“史记风俗馆”正式对外免费开张,市民可以去观光。取名“史记风俗馆”,一方面因为史世俊的姓,另一方面还寓意了它代表汗青的影象,让这些老物件讲农村风俗的故事,给后人们留下点对象。
在风俗馆中,存放着许多出发糊口用具,有其时给牲畜喂食的槽子,有犁、耙等农具,有老式的四方桌、挂钟等物件,每一件都显得很是有时间感,有以前的糊口气息。个中的一盏小火油灯,就能诉说不少故事。以前没有电的处所,火油灯是利用最普遍的照明工具。
将风俗馆扮靓
最近史世俊正在忙着将本身的风俗馆妆扮得更大度一些,因为对象太多,不少老物件都堆放在一起,影响了雅观。史世俊正在接洽木匠,打几组展示柜,将收集到的花瓶、储物罐等物品都放到展示柜上。史世俊说,他还会建造一些说明牌,简单先容各个物品的名称以及用途,让来观光的人相识。
尚有一些农业、木匠的工具,他也城市挂到墙上,利便人们来观光。下一步,史世俊还想把这个风俗馆打造成一个教诲基地,让周围学校的学生们到这里观光,相识以前的糊口状态,让孩子们更分明戴德。
,收购库存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