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余名留守妇女的仿真花远销外洋
500余名留守妇女的仿真花远销外洋
——盐山孟店村一对伉俪教育留守人员一起创业的故事
本报记者王汝汀本报通讯员王洪胜
昨天,在盐山县孟店村的河北森雅星仿真花厂,各式百般的出口“鲜花”摆满了车间,职工们忙着插枝、打包、装货,因为疫情闲置了一段时间的工场,又规复了往日的朝气。
这家仿真花厂的主人是40岁的韩广义和43岁的刘梅花伉俪,两人从事仿真花加工有13个年头了。这家花厂每年加工几百万支仿真花,销往俄罗斯、马来西亚、巴西等地以及国内部分商家,发动周边乡村500余名农村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就业。
韩广义初中毕业后,做不锈钢生意,收益一直不错。在天津事情期间,他认识了多家仿真花厂的老板,相识到加工仿真花的前景,并意识到这项事情很是适合因照顾老人、孩子出不了家门的妇女,能够将她们闲散的时间操作起来。于是,韩广义放弃不锈钢生意,回家着花厂,除本身挣钱外,也让乡村留守妇女在家门口有活儿干、有钱挣。
2008年10月,韩广义和天津武清区一家仿真花厂签订了仿真花加工协议,回家就和老婆开起了“伉俪花厂”。刚开始的几个月,伉俪俩没履历,一些留守妇女干起活来手头慢且有的技能不外关,花厂挣的钱还不足拉料、送货的运输费。对此,韩广义、刘梅花并没有气馁,他们查找原因,总结教导,阐明市场前景,对症下药。
要打开市场,仿真花的质量必需过硬。他们会合本村或邻村的妇女到自家院里举办加工,凭据专业要求手把手指导。跟着工人们手艺的晋升,伉俪俩也逐渐增加了加工点,局限越来越大,许多远间隔乡村的妇女也插手到这项事情中,由就近的加工点认真分发原质料及制品的验收回收。
近几年,韩广义、刘梅花先后介入在西安、南京、重庆等地举行的全国性工艺品生意业务会,随时相识仿真花市场的成长趋势,收购库存箱包,结识了不少业内的国内外伴侣。2017年,河北森雅星仿真花厂由本来的简单加工组装,成长到购买原料出产和直接销售。去年3月21日,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召开的第54届全国工艺品生意业务会上,通过商业出口公司签订条约,他们的仿真花不只盛销国内,还“漂洋过海”销往海外。
如今,花厂和下设的6个加工点,辐射孟店、庆云、望树等多个乡镇,参加加工的妇女有500余人。花厂从2008年开业至今,业务从未中断。孟店乡乔庄村48岁的农家女卢建东说:“学会了这门手艺后,可以去花厂干活儿,也可以领取任务后回家完成,既能挣钱,还能腾出时间照顾家人。”